- 科普头条
- 食品·健康
- 军事·论剑
- 天文·地理
-
-
孩子反复长麦粒肿怎么回事?
麦粒肿表面上是眼睛的疾病,根本原因是有本虚标实的情况。积食生热导致的麦粒肿往往长在眼睑上,家长必须及时给孩子消食导滞,比如清淡饮食,按剂量服用保和口服液等。② 阴虚化热:舌质红,少苔少津,容易有地图舌,大便干燥颜色偏深,口燥咽干,手足心烫等。
02-26 10:08大国重器自己造
伴随点火命令的下达,重型燃机8个燃烧筒同时点火燃烧并稳定运行,标志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整机点火试验成功。满负荷试验是重型燃机研发最关键的验证节点,也是电站长期运行前的最后一项性能试验。
02-26 10:04探访嫦娥五号“太空牵手”背后的硬核青年
38岁的贺中琴是嫦娥五号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第一位女设计师,也是第一批参与产品研制的设计师之一。从2007年到2021年,从实习生到主任设计师,从小贺到贺姐,贺中琴一路走来,带领团队从零突破,自主创新。
02-26 10:01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挂上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
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02-26 09:59从外治到食疗,根治宝宝反复湿疹
最近有很多家长在社群里发孩子身上的“小疹子”照片求助,不知是湿疹还是痱子。洗浴方法:没有出现红肿、渗水、溃烂的情况下,可以用15g金银花+15g土茯苓+15g地肤子煮水,掺温水擦拭湿疹部位。
02-26 09:58孩子打小呼噜未必睡的香,警惕出现口呼吸
“呼——呼——呼——”孩子张嘴睡觉、打小呼噜,并不代表孩子睡得香,可能因为孩子出现了口呼吸,要警惕。如果孩子的口呼吸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一般是肺脾气虚、阳气较弱的,所以这类孩子的调理就要以温阳补气为重点。
02-26 09:57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
对一些沉溺于虚拟生活不能自拔,将网络虚拟空间当作回避现实问题的港湾的现象,我们也不能忽视。让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在更广阔的时空、更多样的选择中,保持一种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就显得尤为重要。
02-26 09:54保护好长江生物多样性
前不久,笔者在江苏省海安市中洋集团,听公司负责人钱晓明感慨地讲起长江鱼类保护的历程。事实证明,保护长江水生生物,重在发挥科技力量,应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发展现代化养殖繁育技术。
02-26 09:53全面担责!最高法发布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
长江保护法将自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月25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最高法同时发布了10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件1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行政案件2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4件、检察行政公益诉讼1件。
02-26 09:50看!你关心的大气污染防治最新情况在这里
刘炳江说,“十四五”的目标指标设置仍坚持PM2.5和优良天数两个指标,初步考虑337个城市,PM2.5要同比下降10%,相当于未达标城市要下降15%,优良天数提高到87.5%。刘炳江表示,“十四五”时期,突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指导各地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
02-26 09:49中国学者Nature发文:识骨寻宗
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样本的分析发现,这批样本与贝加尔湖旁的古人类有比较近的关系,这启发了他们的进一步追问。2019年,王传超邀请来自蒙古国的科研人员加入团队,获得当地考古遗址中的样本,验证了这一假设。
02-26 09:47乘风追梦风云星一代慧眼一代人
扫描辐射计进入预研阶段,龚惠兴受命出任扫描辐射计研制组副组长,负责技术攻关,目标是瞄准当时美国新发射气象卫星使用的48转/分钟扫描辐射计。面对“风云突变”,主持扫描辐射计系统研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上海技物所研究室主任匡定波当场提出:我们要提升技术指标。
02-26 09:40世卫专家提醒重视新冠造成的长期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25日说,近来欧洲地区新冠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世卫组织关注到“新冠后遗症”对健康等方面造成的长期影响,将其视为“后疫情”时期的首要任务。
02-26 09:37 -
我国科学家发明出一种毒蘑菇快速检测方法
如何快速鉴别出有毒蘑菇是世界性难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宏说:“在蘑菇中毒死亡的案例中,80%至90%的中毒者都是因食用了含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蘑菇所致。
02-25 17:15打好种业“翻身仗”,仍需“硬核”攻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如今,明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也说明了“农业芯片”相关难题到了迫切需要我们下功夫来解决的时候。
02-25 10:05怎样才能兼顾到绿色环保与消费体验
与CoCo都可、喜茶等开始使用PLA可降解吸管的饮品店不同,奈雪的茶至今仍在所有门店使用纸吸管。有媒体从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了解到,一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而一吨纸质吸管则要将近22000元。
02-25 10:03“水中大熊猫”呼唤更多保护举措
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引发关注。江华勇说,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职能划归江西省林业局管理,而江豚的物种保护职责又归渔政部门管理。
02-25 10:02 -
乱象丛生的网约货运行业该管管了
23日晚,湖南长沙警方披露了“23岁女生租乘货拉拉网约车跳车身亡事件”的调查进展:涉事司机周某春,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网约货运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它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关联日益紧密。
02-25 10:01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了盘点:2020年全球航天器发射创历史新高,中国发射航天器次数和质量居世界第二。
02-25 10:00探寻发射旧址 传承航天精神
2021-02-2721时35分,伴随着发射中队中队长张积华的点火口令,操作手胡世祥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刺苍穹。
02-25 10:00强冷空气将影响大部分地区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5日起,强冷空气将从新疆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新疆北部和西南部沿山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2月26日8时至27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西藏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西南部山区局地有中到大雪(5~9毫米)。
02-25 09:54全国人大代表张林顺:让农村生态红利落到每家每户口袋里
张林顺说,农村环境问题始终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一个短板,需要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中再创新,下足“绣花”功夫,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他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政府部门对农村予以倾斜,来帮助老百姓人居环境结合现在的生活逐步提升。
02-25 09:53打赢种业翻身仗,这批嫦娥五号带上天的种子“有戏”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22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让渴望一睹月壤真容的网友们大呼过瘾。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希望通过搭载嫦娥五号“上天”,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提升中国粮食安全水平。
02-25 09:5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月27日16时17分月最圆
2月26日,将迎来元宵佳节,这天夜晚是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要加以庆祝,其中一项庆祝活动就是赏月。
02-25 09:50金银花为什么会变色?科研人员揭“谜底”
金银花开花先白后黄,因开花时看似金银二色而得名。梁国鲁说,金银花因其特有的天然变色现象,是研究花卉色素物质动态变化机制的理想材料。该研究有助于建立金银花花瓣色素物质代谢网络,为园林植物花色育种研究积累资料。
02-25 09:48 -
军营版八段锦辅助训练
自然站立,左腳邁至比肩稍寬,成馬步姿勢,雙手向上翻轉,手腕輕按膝蓋,自然吸氣,提肛屏氣,左傾上身和頭部。值得一提的是,軍營版八段錦只是一種輔助訓練手段,長期堅持有助于強身健體,但官兵要想提升體能訓練成績,必須綜合運用多種訓練方式才行。
02-25 09:47“中国天眼”捕获三例新快速射电暴
据介绍,FAST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降低脉冲星计时阵中的毫秒脉冲星的jitter噪声,能显著提高FAST探测纳赫兹引力波的能力。合作团队表示,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这种jitter模式,有望提高脉冲星计时阵的计时精度,从而加速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
02-25 09:42“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 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02-24 10:18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动长江野生江鲜禁售禁食
对此,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23日指出,要始终保持非法捕捞高压严打态势,大力推动长江野生江鲜禁售禁食,加快补齐长江渔政执法能力短板。以《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02-24 10:05
∨∨
∨
∨ -
-
-
把握“后疫情时代”机遇 体育健康消费前景可期
受疫情影响,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在2020年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这样的背景下,也让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应对体育产业的未来。
02-04 19:11当肿瘤免疫治疗遭遇不良反应,如何转危为安?
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为人类攻克癌症带来了曙光。其中,PD-1药物免疫疗法是通过阻断PD-1信号通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PD-1药物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领域,已经成为继手术、放化疗之后新兴的有效治疗方法。
01-15 20:18新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缓解2型糖尿病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缓解2型糖尿病。参与研究的约书亚·戈尔登贝格说,该研究是首个检验成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对2型糖尿病缓解率的系统研究。
01-15 10:17“全民健身 活力中国”智跑城市系列赛漳州站举办
本次比赛设置团队组和家庭亲子组等近千人参与,活动采取分批、分时、分赛的出发形式,运动员分批次抵达赛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参赛活动的人员安全,严格进行体温检测,合理组织。
12-27 10:202020年“智跑回天”城市定向赛成功举办
根据参赛人群的各自特点,此次活动共分为成年男子组、成年女子组、团体组和亲子组四个组别;在活动的线路设计上着重体现回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美。
12-20 20:01首药控股刘志华:做出患者用得起的创新药
谈到做新药,人们常说的就是“10亿美元、15年时间、九成失败率”的成本。刘志华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长为掌握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科研人才,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中国医药事业的进步作一点贡献。
12-16 16:58这个冬天,到长春体验“都市冰雪”!
长春冰雪优势得天独厚,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长春市将借2022冬奥会在北京举办的契机,以冰雪为媒,广发“朋友圈”,加强城市联动,促进交流合作,为全民上冰雪提供条件。
12-08 17:59权威专家科普!带走马拉多纳的心梗,可以这样预防
11月26日,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宾尼什镇的废墟上,叙利亚画家阿齐兹·阿斯玛(Aziz Asmar)正在为逝世的“球王”马拉多纳画像。资料图:2021-02-27,北京奥运会男足第二场半决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球王马拉多纳到场观看巴西、阿根廷遭遇战。
11-27 10:28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成立
为推动我国近距离治疗和智慧放疗的发展,加强行业内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影响力,经中国核学会批准,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成立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召开。
09-23 11:20 -
发力大健康产业 美大益生菌研究院成立
2020年,美大控股集团正式发力美大健康产业,将大健康产业纳入长期发展目标,以“让生命更健康”为发展愿景,以生物科技为主体,益生菌康养产品、人工智能为两翼,实现“自然和谐,人人健康”的创业初心。
09-21 17:192020“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张家口开跑
初秋九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今天下午,2020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在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元宝山村举办。
09-04 20:22健康有我之“我身边的战‘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原创作品征集活动” 获奖名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举国全民投入,社会各界助力。冲在最前线的不仅有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的战士们、研究一线的学者们,更有守护着人民健康的广大基层群众,用实际行动写出了一幅幅不朽的战役篇章。
07-30 15:36 -
今年“三伏”40天,“苦夏”之时怎么吃?
7月16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全国多地即将开启“蒸烤”模式。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荷叶绿豆粥、冬瓜莲子粥、冬瓜芡实汤等都是补气清暑、调理脾胃的不错选择。
07-15 11:23疫情期间居家学习 考生备考饮食攻略请查收
从6月17日开始,北京市各学段的学生又“回归”居家线上学习模式了。很多初高三家长发愁,居家学习给孩子吃什么?考前这个时间要不要给孩子补补营养?今天,小编给各位家长带来了一些“考前饮食建议”,快来看看吧!
06-22 16:19【世界献血者日】一文看懂献血、输血与骨髓捐献
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今年的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为“献血,让世界更健康”。疫情期间,青年学生、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抗击疫情,纷纷无偿献血战“疫”,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06-14 07:00北京市疾控中心:出现四种情况应立即去发热门诊排查
从4月30日开始,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那么,这期间市民去医院看病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该怎么办呢?
05-16 09:21阜外医院开展疫情期间肺动脉高压患者关爱活动
每年5月5日是国际肺动脉高压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展了“多学科联动”肺动脉高压大型医患交流会。会议采取线上直播,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
05-06 11:12湖北多学科医生线上公益门诊开启
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湖北省多家医院的近40名医生联合开展的线上公益门诊在大姨妈平台正式上线。
02-08 10:10中国药学会药学科技志愿者倡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在行动
2.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药学服务工作,指导医护及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科学引导公众防疫意识,加强抗击疫情正面宣传,做好舆论正面导向。3.及时总结报送药学科技志愿者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中的感人事迹,树立志愿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
02-04 10:34 -
澳美科学家培育出抗登革热病毒的转基因蚊子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普拉萨德·普拉德卡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成功对埃及伊蚊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据介绍,此前已有科学家尝试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种群进行基因改造,以使它们对病毒产生抗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针对一两种登革热病毒,预防病毒传播效果有限。
01-19 09:152019年健康快车停靠7省8市 完成扶贫复明手术8800余例
12月17日,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2019年度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发布2019年度工作成绩。截止到12月16日,健康快车火车医院项目已完成扶贫复明手术8871例。
12-17 15:13
∨∨
∨
∨ -
-
-
一个“创客团队”的时代之思——来自“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的报告(下)
近年来,“我们的太空”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朋友圈”:邀请刘洋、王亚平等航天员担纲“航天晨语”主播,央视主持人海霞、康辉参与“周末心语”栏目;授予单霁翔、刘慈欣等名人“航天文化大使”,为航天打CALL,吸引院士钟南山、李兰娟等为航天人送祝福……不断凝聚更多力量,为强国梦、航天梦鼓与呼。
12-18 18:31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潮”——来自“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的报告(上)
瞄准这些目标,“我们的太空”团队里每天都在孕育发生着新的变化—— 团队成员李响负责航天舆情的分析整理工作。王欣阁、张磊以及团队其他成员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共识: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不能还是老一套,必须有所改变。
12-18 18:30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
在作者看来,人工智能以其独有的变革动因与时尚新标签进入决策视野,将极大程度影响未来战争的走向。该书以此为基础提炼出了未来战争技术与趋势的众多观点,对读者感悟从传统战争到智能战争的变革之道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及前瞻性。
10-29 09:22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完成控制系统与二级游机发动机匹配验证
朱雀二号液氧甲烷中型运载火箭全箭总长49.5米,箭体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68吨,起飞质量216吨,200km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吨、5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吨。
07-15 08:56未来战机真的不需要飞行员了吗?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11 10:18智能无人机将如何改变未来空战格局?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10 10:18美军“女武神”没有起落架 如何完成起降?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新型“忠诚僚机”首架原型机近日正式亮相。本期《烽火访谈》邀请军事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和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演讲专委会副主任赵育青,一起畅谈未来无人战机,欢迎关注。
07-08 10:17 -
人工智能会垄断未来空战吗
英国《空中力量》报道,11月初,受五角大楼重视的DARPA制定了空战改革计划,研发让无人机在由人类飞行员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空中格斗的人工智能算法。一些战斗机飞行员对DARPA试图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垄断空战的努力感到不满。
12-16 16:14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在长春举行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新闻发布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10月17日至21日,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将在吉林长春进行。
10-13 17:14 -
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科普行走进山东
在启动仪式上,高密一中、高密二中、高密至诚学校被联合体授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同时,联合体向以上3所学校捐赠了航模、船模、科普书刊等。
09-25 09:43第二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VCR豪情播映
“通过本次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我们接受的是国防教育,赛的是一股不服输的拼劲。练兵打仗,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我是一个兵,一个大学生士兵。”来自江苏省东南大学射击队一队的“中华枪王”冠军李凯这样说。
09-21 12:47触摸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军事科技嘉年华即将登陆天津欢乐谷
活动包含“军事科技嘉年华”“亲子欢乐嘉年华”“街头魔幻嘉年华”“午夜狂欢嘉年华”四大精彩主题内容,并将于9月6日开始,拉开为期近两个月的狂欢盛宴。
09-05 22:30俄载机器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俄罗斯航天集团27日发布公告说,载有俄第一个太空机器人的“联盟MS-14”飞船当天与国际空间站二次对接成功。俄罗斯22日发射“联盟-2.1a”运载火箭,将载有“太空机器人F-850”的“联盟MS-14”飞船送往空间站。
08-28 08:53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试点培训班在京举行
近日,首届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试点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此次培训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指导,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主办,国防工业出版社协办。来自苏、鲁、鄂、甘、新、蒙、豫等7省(区)9所试点学校的3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
08-21 16:47中国民营可回收火箭发射侧记
从敦煌机场下飞机,一路驱车5小时,才能抵达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翎客航天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的火箭基地。而在距离基地厂房直线距离1.6千米外,翎客航天新建成的发射工位正静候该公司RLV-T5型公里级火箭的第3次发射及回收试验。
08-12 09:03国际军事比赛"海上登陆"项目障碍赛开赛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10时,“国际军事比赛—2019”海上登陆项目障碍赛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拉开战幕,中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4个国家12个陆战班96名陆战队员展开激烈角逐,中国参赛队最终以9分01秒的成绩勇夺第一名。
08-06 16:06 -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举行海军节活动 中国海军"海上登陆"参赛队官兵受邀参加
当地时间7月28日,俄罗斯迎来了第323个海军节。今年,正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备战国际军事比赛—2019”海上登陆项目的海军陆战队员,也受邀参加俄军波罗的海舰队海军节活动。
07-29 18:41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7月17日上午,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授勋仪式在法希尔超级营地举行。11时,分队官兵精神抖擞、整齐列队,联非达团副联合特别代表、部队司令和参谋长共同为全部140名官兵授予了和平荣誉勋章。
07-18 18:10
∨∨
∨
∨ -
-
-
26日天宇见证浪漫一幕:“元宵月”巧遇“黄帝星”
按西方星座划分,轩辕十四隶属于狮子座,称为狮子座阿尔法星,也被称为“王者之星”,在全天恒星亮度排行中排第21位;按中国古代星座划分,轩辕十四隶属轩辕星座。喜欢天体摄影的朋友在拍摄满月时,可将轩辕十四拍进镜头,这样拍出的照片会很有创意。
02-23 09:12旅美大熊猫幼崽“小奇迹”在线上直播中亮相
旅居在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幼崽“小奇迹”27日下午在动物园的一场线上直播中亮相。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部,又被称为美国国家动物园,它于1972年首次迎来大熊猫。
01-28 15:25中国天气全媒体产品资源推介会在京举行
“中国天气”品牌目前已打造了“天气·预警”、“天气·现场”、“天气·解读”、“天气·生活”4类共11种有准度、有态度、有温度的全媒体产品,包含天气头条、生活预警地图、追风逐雨、数据可视化产品、我的天空等。
12-24 14:23手绘科普插画:台风,暴力“舞者”打哪儿来?
台风的胚胎阶段是热带扰动,这种热带扰动往往也是一个小的涡旋或者对流云团,由零散的热带扰动不断组织起来;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对流不断向上伸展,中心附近风速不断加大,直到形成成熟的台风眼墙结构;
08-27 14:48航模冠军走进航空航天直播课
8月18日,学而思网校联合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举行航空航天直播课,特邀航空工业爱飞客文化航空科普总监、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冠军戴琛走进直播间,以前沿视角和趣味十足的讲解,帮助广大中小学生领略飞行魅力,了解航空相关知识,激发孩子们心中的航空强国梦。
08-20 17:0440千米高空,科学家要放个气球当天文台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个新的项目,计划利用气球将一个2.5米高的望远镜送入平流层,构建一个空中天文台。吴庆文说,实验如果成功,科学家将继续发射卫星或采用更大的探测望远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08-17 09:41天文学家研究揭秘:类太阳恒星氦闪后可普遍产生锂元素
恒星中锂元素从主序经过红巨星、氦闪(红巨星上端)到红团簇的氦核燃烧阶段的演化。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库马尔说,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晚期类太阳恒星中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极为普遍。
07-07 10:08抹香鲸塑化标本大连展出 标本制作历时4余年
6月4日,参观者在《巨鲸传奇》特展中观看展出的抹香鲸塑化标本。近日,《巨鲸传奇》特展在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金石文化博览广场开展。展览的主展品是抹香鲸塑化标本“洋洋”,于2016年在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搁浅死亡,后被送往大连制作成标本,标本制作历时4年多。《巨鲸传奇》特展以抹香鲸塑化标本为主线,共设置六个主题展区,观众可近距离感受深海巨兽的震撼之美。
06-04 17:34美国太阳望远镜发布首批高清太阳照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弗朗斯·科多瓦说,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未来还可绘制日冕内部的磁场,提升我们对太空天气的理解,提高对太阳风暴的预测能力。
02-02 14:39中国航天迎“超级2020”:发射计划超40次
记者17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9年,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占据榜首。“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颗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
01-19 09:18美天文学家发现首颗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团队利用设在帕洛马天文台的巡天相机“兹维基瞬态观测设备(ZTF)”,在太阳系内发现首颗完全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汤姆·普林斯表示,这颗小行星可能因为与太阳系内的行星碰撞而坠入金星轨道。
01-19 09:17中科院在轨科学卫星健康运行未来继续发射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1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该院成功研制发射并在轨运行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目前状态良好、健康运行。
01-19 09:17 -
远望6号船完成首次大修改造增强测控能力
远望6号船在我国东海海域圆满完成船舶动力试航后,17日停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标志着这艘船长达9个月的首次大修改造圆满结束。远望6号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2021-02-27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
01-19 09:15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送科普进校园
12月19日下午,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主办的系列化公益科普活动“科学大讲堂”进入北京某小学,为该校200多名师生举办了题为“地震、火山和地球的奥秘”的讲座。
01-02 09:54“太极一号”引力参考传感器:一切从“零”开始
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这也意味着搭载在该卫星的核心测量设备“引力参考传感器”成功实现在轨应用。510所引力参考传感器的成功研制,也标志着中国在此类最前沿的航天高精尖领域开始发力争先。
10-15 09:01 -
看清引力波的“旋转” 需要更灵敏的“眼睛”
此次研究预测,引力波在大质量星体附近不仅仅会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随之而来的还有偏振面的转动和法拉第旋转效应。范锡龙回答说,对引力波偏振面可以发生转动的预测,主要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因此探测到引力波偏振面的转动可以更加全面地检验广义相对论,是对引力波性质的全方位的认识。
10-15 09:01SpaceX有望明年初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201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宣告退役,NASA一直不得不依靠俄罗斯以每人8500万美元的成本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他补充说:“我们希望在运送宇航员之前,至少连续进行10次成功测试,测试工作将于12月底完成。
10-15 09:00迄今最黑材料可吸收99.995%的入射光,有助发现系外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3日报道,中美科学家今天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比之前最黑材料还要黑10倍的材料。新材料由碳纳米管(CNT)阵列制成,可捕获99.995%的入射光,是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
09-16 08:599月“天象剧场”:浪漫流星雨 团圆中秋月
9月将至,天宇精彩。天文专家介绍说,御夫座流星雨极大、海王星冲日、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极大、中秋圆月等多部“大片”将在9月的“天象剧场”轮番上映。
08-29 12:49地球可能并非最宜居星球 系外行星或拥有更丰富生命
奥尔森团队使用由NASA开发的“火箭-3-D”软件,模拟了不同类型系外行星的可能环境以及气候和海洋栖息地。:“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和活跃生命的系外行星海洋。
08-28 08:55中国科学家领衔发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星风云亮度变化
脉冲星及脉冲星风云系统的示意图,中间的橙色部分代表脉冲星(仅为示意绘制,天体大小不反映实际比例)。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脉冲星风云亮度变化的现象,为研究脉冲星自转减速机制、脉冲星磁场结构以及脉冲星风云的基本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08-28 08:54“机器人航天员”太空首秀遇挫
按计划,携带“费多尔”的“联盟MS-14”号飞船应于莫斯科时间24日8时30分在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监控下完成自动对接。对接失败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区段负责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表示,“联盟”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发生以前没有遇到的特殊情况。
08-27 08:56火星生命可能也会“随风飘移”
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最新报告,欧洲科学家团队在地球的沙漠上开展了一项模拟研究发现:火星上有生命的微生物,或许也能够随风中的粉尘颗粒在火星上飘移。研究团队在贯穿阿塔卡马沙漠极端干旱核心区的两个区域,选取了3个采样点,一共采集到了23个细菌和8个真菌物种。
08-27 08:56 -
银河系内发现大爆炸后“第二代”恒星
据国际天文学顶级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近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极其古老的“贫铁”恒星,距地球3.5万光年,属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第二代”恒星中的首批成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托马斯·诺德兰德表示,该星看起来严重缺乏铁,如果将它的物质总量视为一个奥运会的游泳池,那么铁含量也就只占一个水滴。
08-14 09:17细菌们,到小行星上采矿去!
太空采矿能造福地球环境。” 泽亚表示,太空采矿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很多小行星富含金属,包括主要用于制造电子设备和其他产品的稀有金属,这些金属在地球上很难找到。根据他的设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所有重工业和采矿业都要“移师太空”,地球上只进行与生活有关的活动。
08-14 09:15我国公众13日可赏“圣洛朗的眼泪”流星雨
向流星许个心愿,是件很浪漫的事。天津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李梅丛介绍,英仙座流星雨活跃期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流量大且稳定。天文预报显示,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极大预计出现在8月13日,持续时间比较长。
08-12 09:04
∨∨
∨
∨ -
- 全球最大飞机安-225成“网红”,有啥来头?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417/1587119595454_High.mp4
- 高超音速武器为何难以防御?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401/1585705869004_High.mp4
- 22年光辉岁月!“空中利剑”歼-10成长史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27/1585288340669_High.mp4
- 战疫先锋AR/VR在军事领域有何应用?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20/1584682866040_High.mp4
- 3D打印助力战疫 如何变革装备生产?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9/1584601282466_High.mp4
- 人工智能助力战疫 AI如何影响未来战争?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8/1584511992361_High.mp4
- 科技助力抗疫 5G如何主导智能战争?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25098_High.mp4
- 红外测温助力战疫 夜视技术如何成“第三只眼“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28829_High.mp4
- 北斗助力战疫 卫星导航如何成战场“千里眼”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32859_High.mp4
- 无人机助力战“疫” 如何主导未来战场? http://flv1.gmw.cn.139777cp.com/soby/sobey/20200318/1584519037314_High.mp4